第139期丨日本为什么会失败


罗辑思维
2015-09-17
本期看点
  • 实力悬殊之下的中日战争,日本到底为什么会失败?
本期策划
  • 张翼
本期荐书
  • 《抗日战争的细节》魏风华  
  • 《杀戮与文化》[美]维克托·戴维斯·汉森
感谢各位来到《罗辑思维》捧场,今天我们和大家讨论的话题是抗日战争,你觉得很奇怪吧,2015年虽然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,但是中国媒体讨论这个话题的高潮,是出现在大阅兵前后,现在时过境迁了,我们怎么又要讨论抗日战争呢?这不是起个大早,赶个晚集吗?其实你看,过去一年间,我们的主流媒体和民间舆论讨论抗日战争,通常是从两个角度出发的。第一,就是民族自豪感,因为70年前中国人赢得实在是太不容易了。中华民族是从血泊当中站起身形,我们是用尸山血海的代价赢得了一场惨胜,为全世界做出了那么大的贡献,真是不容易。第二,就是能不能还原更多的事实真相呢?比如说当年的正面战场,敌后战场,国民党军队,共产党军队,谁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,有没有一些细节要进一步向公众披露?这也是一个角度。但是这两个角度本质上都是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来看待70年前的那场战争,我们搞明白了我们是怎么胜的,其实还有一个角度,就是日本人是怎么败的呢?所以我们其实还可以绕道日本人身后,不是站在他的立场上,而是以他的所思所想为着眼点,重新梳理70年前那场战争的总逻辑。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,日本人头上其实有一句话,这是一个学者讲的,就是日本人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战术胜利,以便让自己掉入了一个巨大的战略陷阱,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角度?因为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,无论是思考国家的战略,还是一个普通商业上的一个创业者,思考自己的战略选择,日本人当年是怎么败的,都是有巨大的启发意义的。
我们再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,有人给了我们这样的一个图景,说西边一个希特勒,东边一个日本,他们都想吞并全球。有人甚至都画出了战略路线图,说希特勒是从西往东打,先吞并欧洲,然后干掉埃及,然后进军中东。而日本人呢?先把中国吞并,然后干掉整个东南亚,然后干掉印度,跟希特勒在中亚会师,然后包围苏联干掉苏联,然后再去跟南美的国家合作,把美国打掉,然后这两个国家平分地球。也不能说那个时代没有一些妄人这么想过,但是这不符合历史的真实进程。这哪是地球人打仗呢,这分明是外星人打仗,一来就要灭掉整个人类。在真实的历史过程当中是什么?就是希特勒这种妄人,他一定是想抢别人东西。但是抢到之后呢,他其实是想巩固战果。他最后之所以被陷入了一个巨大的战略陷阱,是因为他巩固战果的过程出了问题。我们简单给大家梳理一下希特勒,他当年刚开始吞并奥地利,西方人不管,再搞一个捷克斯洛伐克,又不管是吧,那就再搞波兰。我们看那个《第三帝国的兴亡》那本书里面,希特勒每次都讲,哎呀这是我在欧洲的最后的领土要求了,就再也没有了。最后英国人也不信他了。那希特勒的顶点是什么?就是把法国一拳打败在地上,骑在身上,叫声爷爷,叫声爷爷放了你。法国人就叫了呀,爷爷,然后投降,然后还成立了一个维希政府,就是伪政府。
但是,希特勒万没想到,对面海峡有一个胖子,叫丘吉尔。死活就是不降,英国人就是不投降,甚至英国已经到了什么程度?每四个小时有一艘商船被德国的潜艇给炸掉,英国本土最后留下的粮食存量,只够支撑一个星期,但是英国人就是不投降。丘吉尔有一句著名的话嘛,叫Never Never Never give up ,永远、永远、永远不投降。甚至还有一个传闻,当时英国的皇室曾经试探,说要不投降算了,不就把法国人打败在地嘛,我们不跟希特勒搞了。丘吉尔讲,如果你们皇室投降,我就去加拿大组织流亡政府,从此宣布皇室为伪政府,是英国人民的敌人。这事是不是真的,我不知道,看过一个材料。反正英国人一不投降,希特勒就抓狂了。他老觉得,我抢的东西,你们都承认这是我的好不好,你们都不承认这咋办呢?这东西我用着也不安心哪。所以,希特勒当时就琢磨,说是不是英国人背后还有其他势力在支撑呢?他一边在揍英国人,一边就在想,谁在给英国撑腰,一看东边还有一个苏联。所以他就放弃了进攻英国本土的海狮计划,启动了一个巴巴罗萨计划,去进攻苏联。你最后不是倒霉催的嘛,那个大胖子是你惹得起的吗?所以希特勒最后被一拳干倒在地上,这是他的战略陷阱。其实你理解了希特勒整个过程是怎么败的,日本人的逻辑其实也类似。但是,比希特勒要蠢得多。
为什么这么讲?因为日本人完全可以不陷入这样的战略陷阱。大家看看,整个欧亚大陆的地图你摊开,有两个国家的战略形势是非常相似的。一个就是英国,它孤悬在欧洲的海外,是一个岛国,对吧。它可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,来控制欧洲大陆上的势力均衡。你看在亚洲,日本人的那个战略形势是不是也类似,它也是一个岛国。其实它完全可以学英国,一度日本人和英国人关系很好,结成了英日同盟。它应该挑拨并扶持中国人去对抗北边的俄国。在亚洲大陆上搞势力均衡,然后利用自己岛国独特的地缘条件,去发展海军,就是学英国人那一套,最后建立一个影响力遍及全球的海洋贸易帝国,这是最符合日本人战略利益的一条国家崛起路径。但是,日本人实在是个暴发户。你想它从明治维新一直到二战结束,还不到一百年,所以它想不到那么多。在战略的功底上,它跟那个纵横世界,已经几百年的老牌帝国主义者英国是没法比的。它天天就琢磨英国人之所以牛是有一个印度,你看印度地盘又大,人口又多、资源又丰富。我的印度在哪儿呢?那这个时候日本人再睁眼看世界,哪还有阳光下的空白地盘呢。你看东南亚已经是西方殖民者统治了,所以它只能欺负身边的几个穷哥们儿,比如说欺负中国人。甲午战争,它把中国的台湾给割让了,把朝鲜也给吞并了,然后1905年通过日俄战争,在中国的东北又站住了脚。所以日本人这个时候,它心里想得可就越来越明确了。我的印度就是中国的满洲,东北。当时日本人有一个文件,现在是真是假历史学界还有争论。但里面有一句话,是完整地说出了日本人那个心思,那句话叫欲征服中国,必先征服满蒙。欲征服世界,必先征服中国。
听着是大气磅礴,很有远见,但是这句话蠢到地了。 为什么?因为你放弃了一个海洋国家的优势战略地位,把自己硬生生变了种,变成了一个大陆国家。它盯上中国的满洲,实际上沦入了两个战略困境。第一个战略困境,就是它突然变成大陆国家之后,变成了跟德国一样,开始左右为难。你看,德国近代化以来,他的战略困境就是要两线作战。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施里芬计划,就是先要把法国揍趴下,然后掉过头去打俄国。如果法国揍不趴下,它这一仗就得输。第一次世界大战,德国人就是这么输的。日本人一旦把满洲变成了自己的地盘,它也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困境。北边一个苏联,南边一个中国。请问你先对付谁呢?那日本人心里当然是知道的了,苏联国力更强,是一个更难对付的敌人,值得它打起全部精神。集中所有国力去对抗,于是它心里就升起一个念头,这个念头可就折磨了日本人几十年。那就是要赶紧、迅速、马上地把中国人搞定。以便调转身去对付苏联。请注意我刚才这句话里面,最重要的是那几个副词,要赶紧、迅速、马上。有战争常识的人都知道,一支军队如果你进入了这样的处境,叫以利速战速决,对不起,你在战略上已经处于下风。因为你这边,叫心急吃不了热豆腐。而对方呢,叫事缓则圆。只要对方跟你拖时间,你就完蛋。你面对的不仅是一个具体的敌人,还有一个高深莫测的敌人,叫时间,当时日本人就是这副德行。而且还有一点,你得想。日本人的出身是啥?街头打架的小流氓,看见你们家有好东西,拿过来,不给,不给打架。一直把对方打倒在地,说这东西是我的了吗?对方说是你的,拿走吧,于是它抱回家。它起家的几场战斗全是这个模式,甲午战争是吧,一拳把李鸿章的淮军,打倒在地上,北洋舰队消灭。然后指着慈禧的鼻子问服不服?慈禧说,服,签马关条约,从此这个东西都是我的了。然后1905年打俄国人,也是这样。当然俄国人最后咬定了就是不赔款。在朴茨茅斯条约,最后也是承诺,所有中国满洲的利益全部让给日本人,承认日本人在朝鲜的权益等等。也是,一拳把俄国人打倒在地下。承认不承认,俄国人说,承认。那好,签字,可是日本人万没想到。世界上还有另外一种敌人,就是你打我一拳,打吧,我打不过你,但是你说让我承认这个东西是你的,我偏不承认,日本人从来没见过这个。一个街头小流氓遇到一个打不死的小强,这就是中国人。
我们简单看一下日本人这几年遭的那个罪,虽然表面上它每次都在赢。首先它觉得, 我就是一个风险投资者,我是一个天使投资人,那谁值得我投资呢?创业者,在东北那么多土匪里面挑来挑去,挑出个张作霖。虽然张作霖它也不是很满意,但是怎么办呀,市场风口里的猪嘛,这只猪不是很满意,就是他吧,投资张作霖。可万没想到,张作霖这只猪一旦进了风口之后,他不认账,这里面故事我们就不细讲了。张作霖经常跟日本人打交道就是这样。哦,你要这个是吧。好,已阅。我是军人,跟地方官去谈这个事。老拖着不给日本人办,日本人,你想,那对满洲那是怀着多么大的热爱啊!屌丝好不容易追一个女神。我来了我是不打算走的。你看日本人已经建立一个计划。1936年的时候建立的,是20年内要往满洲去移民多少?一百万户,五百万人。说白了,那是要当家来经营的。现在老弄个张作霖在这儿碍眼,对吧,它心里特别不舒服,怎么办?皇姑屯炸掉,把张作霖给弄死了。然后大家都知道后面的几个事。1931年九一八。把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赶进关内,那满洲就是我的了。然后再什么,1932年的一二八抗战,又打了一下国民政府。这个阶段,日本人所有的念头都集中在一件事上,就是你中国人已经被我撵出去了。这个东西,这个地盘已经归我了。你承认了好不好?中国人就是不承认。
这可让日本人可着了急了,那个阶段签了大量的协定,跟国民政府之间有大量的折冲和讨论。其中核心日本人就是仨条件,第一,承认伪满洲国。第二,叫华北自治,说白了要在满洲国和中华民国之间。搞出一个战略缓冲地带。那第三点呢,就是共同防共,此处指的共可不是延安的中国共产党,因为那时候我党长征刚刚结束,还没有什么力量。此处的共指的就是苏联,就是在对付苏联的问题上,你中华民国政府要跟我日本人保持立场一致。那蒋介石就是不干,尤其是承认伪满洲国独立这件事,那是门儿都没有。而日本人这个时候感觉到也大事不好,时间在成为它的敌人。首先,中国民间的那个反日抗日的情绪,一点一点在积聚。另外,国民政府这时候也不是在闲着,搞大量的军事和经济的基础建设,包括训练大量的德式军队。在这段时间里面,蒋介石跟希特勒关系还搞得挺好,从德国引进了大量的装备,包括训练,号称到1938年的时候,要训练出60个德械师,使用德国装备装备的师。那日本人就说,时间拖得越长,对我越不好,于是就搞出了个七七事变。你想, 一个小流氓,当他把对方已经按在地下揍。对方还就是嘴硬,就不服。那个手还在地下磨刀呢,还在指挥自己家人到外面叫人呢,你说他能干什么?小流氓这个时候的应激反应就是,那再打两下了,看能不能把他打服,这就是七七事变的来历。七七事变其实是一些底层军官搞出来的摩擦,所以日本人到现在都不承认什么七七事变是正式的什么抗战开始!他认为就是这个事变,对吧。从当时来讲可能也是如此,但是到了东京大本营。他们的高层在进行决策的时候。也面对这个两难,当时的陆军大臣,就是所谓的陆相,叫杉山元,这个家伙有一个外号,叫“便所扉” 便所就是厕所,扉就是门。你看这是中国的古汉语,那便所扉啥意思呢?当时厕所门是往里也能开,是往外也能开。所以说明这个家伙拿不定大主意。他手下就有很多人在争议,有的人,比如那个石原莞尔就说,华北事变赶紧得停,因为日本人这个时候,根本就没有能力全面陷入中国的抗战。而还有一帮人就说揍他,揍他,揍他,再揍两下就服。那个杉山元就跑去跟天皇讲,说揍他,天皇就问了他一句话,说我们要是跟中国打起来了。那背后的苏联要揍我们,我们可怎么办呢?杉山元这个时候就讲了一句话,这句话后来就流传出来。那句著名的叫,三个月灭亡中国。
那其实杉山元说这个话是不是有底气呢?我觉得他是有的。因为你想,中日两国那个实力对比差距实在太悬殊了。人家工业产值是我们的五倍以上。我们就拿钢铁吧,其他数我们都不说了。钢铁当时日本的产量一年是580万吨。而中华民国呢,4万吨。打仗打的是什么?就是钢铁嘛。一直到抗战后期,即使是最精锐的中央军,一个月就发二十发子弹, 就这种军队的战力水平。而日本人,那是一个有着完备的现代化军事工业体系的国家,所以打你中国,三个月还打不服吗?我们一直有一个误解,说他三个月灭亡中国,就是把中国拿下。我觉得它可能没这么想。它三个月灭亡中国是什么意思?让蒋介石服,承认伪满洲国对我日本所有。然后就是大打出手,先拿下了中国的北平天津,兵锋所指,直达山西。等日本人出现在山西的时候,国民政府的高层可就紧张了。蒋介石身边的人都是读过中国历史的。知道山西的战略位置太重要,一旦失守,等于日本人就打开了三条南下通道。第一条往西打陕西,然后拿下四川,那中国的战略大后方就没有了,后来的什么重庆抗战就没有了,当年的蒙元打南宋走的就是这条路。那第二条路呢?是从山西过河南,拿下武汉,这等于是给中国拿了一个窝心拳,东西两部分就分开了。这个时候再去打南京,就是瓮中捉鳖。当年的宋太祖赵匡胤南下,走的就是这条路。还有第三条路,那就更不费劲了。从山西过太行山,进河北,进山东,然后南下江苏,往南打,这就是清代灭亡南明的这条路。这三条路基本上都很难挡住,以当时国民政府的军事实力。
那怎么办呢?这个时候中国人应该感谢两个人,两个人都是浙江人,都是蒋介石的老乡。第一个人叫蒋百里,蒋百里是在中国近现代最重要的一个军事理论家,他既留学过日本,也留学过德国,他后来就写了一本书,叫《国防论》,这里面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结论,就一句话,叫胜也罢,败也罢,就是不要同他讲和。其实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蒋介石那个态度。你可以把我按在地下打,但是让我服,门儿都没有。因为我中国的战略纵深特别大,其实你看这个思想,就是后来所谓持久战的思想。那第二个浙江人,就是陈诚。陈诚这个人号称叫土木系,什么叫土木系呢?就是他黄埔起家的时候,是两个师的基本人马,一个是十一军,一个是十八军。你看,十一加起来是不是一个土字,十八加起来是不是一个木字,所以这就叫土木系。那陈诚这个人非常受蒋介石的欣赏,首先老乡,然后为人有也比较稳重。军中有人说他外号,叫小委员长。那陈诚这个时候就提出一个战略,说我们能不能不北上迎敌,就挡住日本人南下,我们相反,是在上海跟日本人大打出手呢?你想他这里面有两个道理,第一,从北往南打,日本人的机械化装备比中国人好,而中国的北方,华北平原,你想,一马平川,对吧。他们南下,我们根本打不过他,但是如果把日本人调到上海,这可就把战略方向给变化了,原来日本人是从北往南,现在可就是从东往西。我们即使上海守不住,一路往西退,这是沿着长江退,长江是水网地带,不利于机械化部队的展开,这样我们就具有更大的战略优势。蒋介石说,高,甚至把当时已经北上的抗战的一些军马撤回来,都来上海,于是就爆发了后来的八一三淞沪会战
你算那个日子,1937年的77号卢沟桥事变,到8月13号战场已经转到了上海。这说明国民政府的那个战略动作还是很敏捷的。蒋介石这个时候为什么愿意在上海跟日本人打,这还有一个原因,广告效果好。你想,在华北,在太行山里打,外国人看不见,可在上海不一样,大量的租界。那些老美们,老英们,老法们站在自家的阳台上就能看见日本人怎么欺负中国人,将来对中国争取国际援助也大有好处。所以蒋介石心里算的是这么一笔账,七七事变是你偷袭我,那在上海我就不能偷袭你一下?蒋介石想的是两步,第一步,在长江口我炸一些船,把长江航道给它封住,这样你日本人军舰在长江里面的不就可以瓮中捉鳖吗?我出手先搞一点战果再说,然后我再把一些正规部队,化妆成地方部队潜入上海,因为上海的日本守军其实只是海军陆战队,而且只有几千个人,估计战斗力是不行的,我这些正规军进去之后,挖战壕,造炮楼,做好一切的准备,出其不意打你一下,不就把小日本给打残了嘛,等你大部队来增援的时候,我再在上海跟你决战,打给隔壁的英国人和美国人看。这个如意算盘大的很响,但是弱国就是弱国,你即使有心算无心,你都没有搞成。首先是出了汉奸,当时国民政府行政院的那个机要秘书叫黄濬,就是日本间谍,而且父子两都是汉奸,后来枪毙了。他就是把蒋介石封住航道,瓮中捉鳖的计划透露给了日本人。日本人得到这消息后魂飞魄散,有的军舰还在武汉呢,夺路狂奔,往长江口跑。中国的空军是追来追去,才在长江口炸沉了一艘日本军舰。那蒋介石怎么过的了瘾呢?
在陆地上打的就更窝囊,当时中国军队的总指挥是张治中将军,就是后来1949年蒋介石派代表到北平来和谈,然后留在北平不回去的那位。张治中这个窝囊的什么程度?你想你是优势兵力打人家弱势兵力,而且有心算无心,居然就没啃下来,导致日本人及时增兵了。但是日本人增兵的也有问题,在陆上主持增兵的是那个陆相杉山元,刚才我们讲了的那个便所扉。便所扉这时候就特别得意。因为日本军队当中,海军和陆军的矛盾非常深,你们海军居然求得着我们那哥就帮你一把吧。海军说,你至少派五个师团,不用,哥先给你派两个师团,万一不够用,我再给你派,好不好?于是,刚开始增兵了两个师团。后来有学者分析,如果刚开始杉山元直接增兵五个师团的话,那结果可能就不是后来那样,因为淞沪会战也许就打不了三个月。那中国政府把上海的机器、物资,南京的那些设备全部拆除,往大后方运的那个时间,可能就来不及,这对中国后来的抗战影响巨大。但是杉山元就犯了这么一个错误嘛,逐渐增兵,他觉得打中国人根本用不着那么多军队。最后怎么样,最后除了防守日本本土的一个师团,以及留在中国华北的几个师团,所有的师团全部押到了上海战场,一度达到了八个师团。
那最后结果是什么?最后的结果是日本人损失惨重,据保守估计,至少死伤四万人。那日本花了血本,蒋介石这边花的本就更大,整个淞沪会战,中国将士伤亡是二十万人,跟日本是五比一的比例。而且淞沪会战特别一点,是蒋介石真的下了决心,而且贴老本。你想想看,蒋介石可是打内战出身的,这个时候他虽然是国民政府名义上的首脑,但是地方上很多军阀还是不听他的,比如山东的那个韩复榘就是不奉中央的号令。你蒋介石能拿我怎么样啊?蒋介石在淞沪战场上其实面对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,就是你押上还是押下。如果你的嫡系部队押上,万一打光了呢,将来怎么去镇压地方上的军阀?可是如果你不押上,地方上的军阀,凭什么听你的号令去战场上当炮灰?你自己保存实力,大家又不傻。所以蒋介石这个时候的表现还是不错的,中央军嫡系部队黄埔系全部押到了上海,押到了什么程度?不仅是像胡宗南的第一军这种标准的中央军,甚至是新组建的陈诚的十五集团军,甚至是他小舅子宋子文新组建的一支税警部队,就是收税的警察部队,因为装备比较好,也押上去了。甚至把中央军校的教导队,是教学用的部队,也全部压上去了。当然了,当时全国都在往上海运兵,各条铁路公路都在把部队往上送。
可是打的好艰难,好惨烈。你看胡宗南的第一军,那个装备是最好的,德械师。上去之后怎么样,第一天减员80%。当时有这么一个说法,就是中国装备最好的军队,在淞沪战场上最多坚持七天。这不是说上去打的不行下来,是上去一个不剩,只需要七天。其中最惨烈的还不仅是中央军了,还包括桂系军阀,就是李宗仁、白崇禧的那支部队,当时桂系不得了啊,首先英勇善战,民风彪悍。另外广西当时是国民政府的模范省。花了好多钱去装备这支军队,从西方进口什么上万只的步枪,轻机枪。再有,每一个士兵居然都配发了钢盔。这要让川军看见,那要羡慕死。钢盔多贵啊,居然这样的部队拉上去,六个师,一天全部打残。因为这个战斗力他压根不是什么现场上两个部队之间的战争,它几乎是两个时代军队之间的战争。人家日本人是海陆空立体攻防,而中国军队呢?靠的是血气之勇往上冲。你说能不惨烈吗?所以后来从淞沪战场下来,白崇禧把他的桂系军阀拉到安徽去休整。后来不是打南京保卫战吗?蒋介石问白崇禧,你的桂系要不要参战。军力实在太紧张,白崇禧是死活都不干。说你给我桂系留点种子吧,实在是不行了。所以中国人花了二十万人死伤的代价,拖住了日本战车三个月时间。
那你说是值还是不值呢?当然值嘛。首先你日本人的牛皮吹破了,你不是说三个月灭亡中国吗?现在刚刚拿下一个上海。那第二呢?就是中国人的士气给打出来了,原来很多知识分子,像胡适这样的人,反复劝告蒋介石,不能跟日本人轻易打。一打没准就是亡国灭种,现在看挺好,我们的儿郎、我们的军队,可以放手一搏。所以淞沪抗战之后,胡适这样的人,对抗战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。从此站到了蒋介石这一边。那第三呢,就是我们成功地把日本人的战略方向,由从南向北改成了从东向西,我们在战略上又积累了一点优势。听到这儿你可能会反问?说日本人有那么傻吗?让你中国人牵着鼻子走,你让我打上海,我就跑来打上海,我怎么那么乖呢?你还真就别说,日本人在战略上从来就是他的弱项。那第二点呢,就是日本人也有一个心魔,就是我们前面讲的。它的整个战略着眼点是保住东北满洲,他是逼着蒋介石承认伪满洲国独立。所以他也会算账,在我没有准备好全面灭亡中国的时候,我什么又绕四川,又打武汉,我费劲不费劲呢。现在有一个机会,直接把你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拿下,如果你还不服,我再往前走几百公里,就可以拿下你的首都,我就不信你蒋介石不投降,只要你投降一签字一画押,OK,满洲我就可以抱在怀里慢慢消化,这就是一个小流氓的心态。他就万没想到,上海打下来之后,问蒋介石服没?蒋介石说不服,接着打,日本人这时候可就真为难了。
刚才我们讲到公元1937年的11月份,日本人花了三个月的时间,付出了惨重的代价,终于拿下了上海,淞沪战役就结束了。那现在这个球可就到了日本人脚下,请问你下一步该干什么呢?你要是等蒋介石投降,蒋介石正忙着逃跑呢,现在没空跟你谈这事。那东京大本营其实就很为难,但是有些人脑子是很清楚的,知道日本军队是不能在中国继续泥足深陷,你这一脚进去不容易拔得出来的,所以甚至军部还给前线的部队下了一道命令,画了一道线,你现在看那个地图,就是在苏州嘉兴之间画了一道线。前线部队不允许越过这道线向西,要想扫荡残敌,只能在这道线以东。甚至大本营还提出过一个规划,说如果蒋介石再不屈服,继续打丫的,怎么打?到南边打广州。我把你中国所有的重要经济中心,和出海口都捏在手里,我看你还不投降?这是一套规划。但是日本这个国家他跟别的还不一样,军国主义嘛。军国主义嘛,它的军队,其他国家的那个军队你说次一点,顶多是什么军机散漫,战斗力不强,日本军队有一条,经常抗上,就是底层的军官往往自作主张,去你妈的什么限制令,带着兵就冲过了这条线。那到了七月中旬的时候呢,一看,哟冲过去了还不错,也围歼了国民政府的几支军队。那天皇说就这么地吧,就点个头吧,反正从上海到南京,按现在高铁来说,也不到两个小时,就一脚油门的事嘛,那就踩一脚?那就踩一脚吧。于是就在12月份,爆发了南京保卫战,那后来发生的那个悲惨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,三十万同胞死在日本的屠刀之下。但是我们今天讲的不是这个重点,我们站在日本人那边看,其实它是越来越为难。你看,在南京陷落的前后,其实日本人做了大量的工作,就是得谈呐,这事我目的是让你屈服,对吧,承认伪满洲国是我的,你老跑这不行。因为跑又追不上,那怎么办呢?托一个老娘舅,谁呢?德国人。前面我们讲,希特勒跟蒋介石关系还挺好的。当然希特勒为了啥?希特勒是为了中国的很多战略物质,比如说中国国土上的很多钨矿等等,都是希特勒备战的重要资料,所以他跟蒋介石一度打得火热。那正好,我们又都是轴心国,那就委托希特勒出来,来传个话吧,希特勒这时候也在琢磨欧洲的事,没空管中国,所以确实只负责了传话。
那日本人要传过什么话呢?它提了几个条件,第一,还是那个万年不变的老条件,承认伪满洲国独立,这你们别要了,这是我的。然后呢,继续老条件,华北自治,这是给割出一个战略缓冲区,然后它觉得我这一仗打胜了,我总得多要点吧,要不我白死四万人,于是又增加了什么内蒙自治。其实日本人拿下山西之后,内蒙其实已经落到他们手里了,然后上海自治,后来南京打下来之后,说首都都没有了嘛,那再提个条件,整个华东都要自治。其实在日本人看来,这个条件太讲道理了,你想,我死了那么多人,花了那么大代价,我的要求无非是回到了几年前的那个要求,我没有更多的侵夺你的主权,名义上虽然有那么多自治,还是奉你蒋介石为中央政府,所以日本人觉得自己很讲道理。那蒋介石这边什么态度呢?根本就不搭理他,什么德国人传话,没听见。日本人这时候就暴露出大和民族的一个特点,特别认真,不仅提了条件,而且还提了最后通牒截止时间,到什么时候呢?1938年1月15日。大家想,南京陷落是12月13日的事情,到1月15日,这可是整整一个月时间,日本人就戳着刀在那儿等着,来谈,我们入洞房。可是快到了1月15日只剩四天了,有点慌了,这新娘子都已经脱光了上床了,新郎没来,蒋介石压根就不搭理他。
于是这个时候就开了一个天皇的御前会议。那一天当时的日本首相近卫文麿还生病了,天皇等不及了,生病生病吧,剩下人来开会。整个御前会议大家都没招,因为这个层面已经是一个烫手山芋拿在手里,最后有一个人就发表演说,说天皇陛下你不要着急,蒋介石这回要是敢不来,不答应我们,我们就给他来一个绝的,就是我们永远不以他为谈判对象,我们我不搭理他了,咱俩绝交,但是又不宣布两国在外交上绝交,又不是宣战,我就是不以你为谈判对象。天皇听着挺解恨,反正还有四天,咱们再等等。那到了正日子,就是本来应该拜堂的时候,1938年的1月15日,上午九点,日本大本营召开紧急会议,蒋介石这新郎是真不来了,不来怎么办呢?那当时陆军的总参谋长叫载仁亲王,这是一皇室的人,这亲王讲话就特别搞笑,说这是不是德国人不负责任啊,这话没传到啊,我们提那么多要求,是不是国民政府没听明白啊?那这个现场上主要是两派,一派是文官,文官反而这时候特别激进,这是以当时日本的外相广田弘毅为代表。广田弘毅说,四天前不是在天皇陛下前面已经讲过了吗?如果15号他不来,我们从此之后不再搭理他,我们大日本帝国不再以中华民国的蒋介石政府为谈判对象,我作为外相,你们还不相信我吗?我就这判断,他这时候没有谈判的诚意。而另外一个人呢,就是陆军参谋部的次长,这个人叫多田骏。他其实脑子是比较清楚的,说你们这帮人你想想看,你们原来说要打上海,打什么卢沟桥,发动七七事变,是为了膺惩中国,就是惩罚中国人,不是说好像一拳打着蒋介石就服吗?可是你们有没有想到,蒋介石如果不服呢?如果他就是不服,你说我们咋办?那这一天,那个近卫文麿首相他病好了,他参加会议,一言不发,一直到会议的最后,他说那既然广田弘毅外相喊得这么激烈,我们就听他的吧。
于是就在第二天,就是公元1938年的116日,115日的第二天,拜堂成亲失败的第二天,发表了所谓的近卫声明。近卫文麿前后发表过三次声明,这是第一次,这话说得特别绝。第一,叫无论任何情况下,大日本帝国再也不以蒋介石政府为谈判对象,我从此不搭理你了。那第二条呢?坚决拒绝任何调停。你听这个,哪是一个现代化政府该讲的话呢?这简直就是一个回娘家跟丈夫闹的一个小媳妇嘛,对吧。就是无论发生什么情况,我绝对不会回去的。谁过来劝,我就骂谁祖宗八代,他就是这句话,你知道吧。所以你看后来发生了什么?转过年去,到了1939年。近卫文麿首相又前后发表了两次声明,这就是所谓的近卫第二次和第三次声明。第三次声明是在1939年底,11月份发表的,这就正式提出来所谓的近卫三原则。这在历史上很多有名的一个词,那个话是越说越软。什么叫近卫三原则呢?就是友好亲善、共同防共、经济提携。你如果把中间共同防共那个词拿掉,友好亲善,经济合作。这简直就是今天中日两国政府达成的那个协议。近卫文麿这个时候已经把肠子都悔青了,什么不以蒋介石为谈判对象。所以他此时伸出了一只黏糊糊、湿哒哒、又羞臊不堪的手,想向蒋介石伸过去,蒋介石还是不搭理他。当然这个过程当中,日本人和蒋介石不是没有接触,当时还有什么桐工作等等。但是蒋介石确实从总体上来讲,他仍然咬紧牙关在抗战,没有投降。所以近卫文麿政府到这个时候已经山穷水尽,日本的舆论也在指责他,你凭什么发表那个脑残的近卫第一次声明呢,不以人家为谈判对象呢?近卫还解释,那天不是我,是广田弘毅,话都是他说的。一个首相当到这个份上,还当什么劲呢。所以紧接着他就辞职了。可是你把大日本帝国可就撂这儿了,怎么办呢?所以从这个阶段,从日本的东京来看,它的政策已经进退失据。比如说他居然搞出一个计划,要从中国撤兵。你撤的了吗?你撤一部分兵,剩下来的兵能够挡住中国人的攻势吗?所以已经骑虎难下,你不得不接着往前干了。
那这个时候我们再把视角切回到蒋介石这一边,那上海丢了,首都南京也丢了。那下面该怎么办呢 ?当然是防守武汉,沿着长江,从东往西撤。那这个时候国民政府如果我们不去看总结果,仅仅从战场上的细节看,我们发现战略的转机其实已经开始出现。你比如说,到1938年的3月份和4月份,就打了一个漂亮的台儿庄大捷。那紧接着到6月份,虽然发生了一个悲剧,这就是花园口被炸掉。花园口被炸掉对当地的老百姓来讲,当然是一件惨绝人寰的事情,但是如果仅仅从军事战略上来看,那是一次很大的成功。你还别觉得花园口好炸,黄河这个玩意儿它经常泛滥,但是你真要炸它还不容易。最开始跟一些黄河水利专家选的那个点,是在中牟县,今天河南中牟县的赵口。但是居然用炸弹都没炸开。你看黄河那个堤坝很结实。不得已才跑到花园口决开。那决开的结果当然老百姓倒了霉了。但是日本人也倒了霉了,黄河一冲而下,从此整个中原大地是一片泽国。最后甚至是把一支日本军队拦在了黄河南岸,最后被中国军队全歼。当然这个小战果并不重要了,重要的是形成了一个战略态势,日本人彻底断送了从北往南打的这条路。所以后来的武汉会战就变得比较好打了,只需要注意从东向西这一个战略方向。
其实武汉会战特别值得重视,因为虽然武汉后来还是丢了。但是中国军队的打法不一样了,不再像刚开始那么死心眼了。你看无论是平津,还是后来的上海、南京、都是据城死守,就要跟优势的日本部队争一城一池之失。但是武汉会战就不一样,它是节节败退。虽然败字不好听。但是它成功地阻截了日本军队四个月时间,也让它是抛尸无数。整个武汉会战的战场所及,包括安徽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河南、最后武汉。有人说武汉保卫战,其实这个话不确切,为什么?因为武汉没有保卫嘛。最后是一座空城,该迁移走的物资、人员,全部都搬走了。城门四开,交给你日本人了。最后还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,蒋介石为了为全民表率,我最后走。很多人还以为他要留在武汉过生日,那当时是1023号。蒋介石觉得差不多了,都撤光了,我该走了。他这时候已经没有专机了,他要搭民航航班走,但是发现民航航班突然飞走了,就剩他一个老头子在武汉,好着急,最后搞到了一架飞机。可上了飞机之后他就傻眼了,为什么?这个飞机的驾驶员刚学完本还几乎没上过天。然后那个导航员也是个菜鸟,飞机上天之后就已经迷路了,飞哪儿去了?很快又发现,这飞机没怎么加满油,所以不得了,又得回武汉加油。可是你知道,蒋介石是贴着最后时间走的。这已经是24号,24号当时估算。日本兵就该进城了,在武汉机场降落的时候,整个机场已经埋上炸弹。准备马上爆破就毁掉,机场的整个照明设施已经没有了,撤掉了。飞机是在一片昏暗当中缓缓降落,后来搞上油再起飞的时候,距离日本兵进城已经只剩了几个小时。
那武汉会战打完,整个中国的抗战就进入了第二阶段,叫战略相持。什么叫战略相持?过去我们中国人总以为,我们惨,我们被日本人拿掉了东南半壁。就是整个中国最富裕的东半边的疆土。好像我们已经被压缩了,但是你站在日本人那边想一想呢?这颗烫手山芋他抱在手里,是扔又扔不得,吃又吃不下。他心里是啥滋味呢?说到这儿肯定有人会反驳,说罗胖你说的不对。日本帝国主义就是要灭亡中国,我有很多证据。确实日本人有人这么想,但是我们得知道现代政治当中有一个概念,叫统治成本。当然了,如果中国人民都像小绵羊一样,你日本太君来了,说啥是啥,咱们接着交皇粮国税,那日本当然要吞灭中国,因为统治成本很低嘛。可是你不要算错账,这已经是现代社会了,这跟几十年前都完全不一样,你看几十年前,日本人揍慈禧的时候,那个对手是他最喜欢的。慈禧又弱,打不过人家,打完之后呢,又愿意给钱,给完钱之后呢,还愿意签合同,承认这个钱一百年不带要,拉钩又上吊,再然后呢?还愿意听你日本人话,接着跟你搞好关系。哪有这么好的对手?可是慈禧是什么?慈禧是君主,她觉得整个国家就是我爱新觉罗家的私产,我想怎么处置,老太太我说了算。所以你看,过去经常有那种灭国战,它都是建立在,国家是某些君主和国王的私产的基础上,你像在欧洲中世纪那个时候,也没有主权国家,那些君主说,打一仗,输了算了,这片土地割给你了,因为这叫赔款,这只是土地,是财产的概念。但是随着现代主权国家的建立,人民的意识形态的共识,我们以前节目多次讲过什么叫现代的国家,什么叫民族国家?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,它已经不是任何人的私产了。蒋介石牛怎么样,他敢向日本人投降吗?所以我们在历史上,不是替蒋介石说话,蒋介石在中间如果投降,他根本就不具有统治下去的合法性。所以无论从理性和感性上,蒋介石只有咬紧牙关坚持下去。这个时候我们在反过头来看日本人,它虽然处心积虑要占中国人的便宜,但是有个成本问题,它花十块钱打仗,如果只能在中国搜刮一块钱的资源,那太君又不缺心眼,这种赔本买卖他怎么会做呢。你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,英帝国为什么从全世界的殖民地,都说你们独立吧,我走了,为啥?成本不划算,因为当地的民族共识开始形成,你一个外族人的统治再也不具备合法性了。所以太君进了1939年之后,那真叫是一口热稀饭含在嘴里,是吐又吐不掉,是吞又吞不下。而对面呢?那个蒋介石,无论从逻辑上还是在现实上都不可能向你投降,那请问日本人怎么办呢?那抗战后几年,虽然互有胜负,甚至日本人还占了中国人大量的土地,那又怎样,那又怎样?你现在吃成了一个大胖子,是吧?谁难受谁知道。
好,我们回到1939年之后的抗日战争的战场。日本人到此时已经是强弩之末,民穷财尽。我们现在看到的资料,1939年的六月份,日本人已经开始把学校教学用的步枪都收回来,要投放到中国战场。开战之前也有那么大的外汇储备,据说还有几百吨的黄金储备,全花光了!干什么去了?买美国人的钢铁,石油,枪炮,投放到中国战场,已经难以为继。那这个时候,我们要澄清一个误解,这也是矫枉过正,觉得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抗战,那个战场才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,这话说的也没有错。但是你千万不要低估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,那个土八路的抗日游击队的力量,那才真正暴露了日本人泥足深陷于中国的战略困境。你想想看,日本人有啥?有一支现代化的成建制的部队,他们希望打仗怎么打?当然是海陆空立体配合,先是重炮轰,然后是机械化部队跟上。可是土八路,往往就几个人,几杆枪,你用这一套打他是没有用的。所以你打这样的敌人,也必须化整为零。说白了,你原来现代化的那个体系性的优势,你就没有了。我在看一篇资料里面讲了一句话,特别逗,说变形金刚要是这么搁着,它也得生锈。你想想看,日本人它已经变成了,就是中佐以上的军官没有用了,因为你必须把一个一个的中队放在一个一个的炮楼里,打那种派出所级别的战斗。那时间一长,其实你的战斗水平,跟外面的那些土八路有什么区别呢?对吧,都是一个肉身,然后一杆步枪,区别越来越小。
那土八路干什么呢?就是经常端你的炮楼,截你的粮食,打击你的税收。在这里面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,山东的那个游击队曾经有一次缴获了日本人的一个叫步兵炮,九二是步兵炮。那个玩意儿很厉害,因为他基本一发炮弹就可以端掉一个炮楼。哎呀,日本人紧张的不得了,跟在后面拼命的追,没追上,那土八路怎么呢,他刨一个坑把那炮埋了。其实这个炮八路手里只有三发炮弹,日本人可就彻底睡不着觉了,还派了汉奸跟共产党谈判,说这么地,我们给你三挺轻机枪,还给你足够多的子弹,你把那炮还我们行不行?共产党说不还不还,我们就留着这炮。那为什么只有三发炮弹能有这么大的威慑力呢?你想,鬼子的那个炮楼八路军要是正面攻击,没准儿几千人都拿不下来,可是现在我手里有一门炮,你可不知道夜里我往哪儿拖,给哪儿来一家伙,对吧,只要我三发炮弹没有打完,整个山东境内的鬼子的炮楼都不要睡觉了,你就等着我那两只靴子给落下来吧,所以这个日子是没法过的。而且还有一点,所有的军队讲究的是一个士气,可是你现在面对的是一帮什么样的敌人呢?就算你搞扫荡,你成功了,只要你们活下来,你没有任何战略上胜利的意义。就这样的,打掉几个土八路,那叫军功啊,好意思跟天皇陛下汇报吗?在我看到的那份资料里面,还打了一个绝佳的比方,就是你鬼子,就算你每次都赢,那又怎样?就好比你拿了一把铁锤,去锤击湖水,每一次你都能赢,但是你能拿这湖水能怎么样呢?这就是它的战略绝境。
那话说到了1940年的时候,情况又发生了变化。我们对对时间,1939年,德国人可在欧洲开打了,把英法联军那是揍得鼻青脸肿。日本人在东亚这边一算账我靠,这生意算是彻底做赔了,为啥?因为英法主要是东南亚的殖民地的那个宗主国,现在英法给揍趴下了,我干吗跟中国在这儿没完没了。我冲到东南亚去,抢那边,那边的资源尤其是石油又丰富,我现在跟中国人在这搞什么搞呢? 所以天皇这时候说,哎呀,看来打中国这事是打错了,那日本人又不甘心,所以就南下了东南亚,那这时候美国人就说话了,你看美国人在抗战前那个角色特别有意思,先是帮助日本人打中国人,这帮助不是主观上,是客观上的,因为日本人有钱,前面我们讲那么多的外汇储备,买美国人的枪炮,美国人也卖给它。等两年,日本人发现没钱了,要开始拖欠,美国人说拖欠,然后你还打东南亚,这事你给钱我都不卖给你了,从此对日本人开始禁运。说要不你就退回到1937年7月,就是卢沟桥事变之前的状态,要不然我就对你进行禁运。这个禁运可是非常彻底的,从一两棉花,到一颗铁钉子,到一滴石油都不会再卖给你。那日本人就傻缺了,你想想看,它当时可是握有全世界第二牛的海军,但是那个联合舰队要是没有新的能源,没有新的美国人卖给它的石油,只能运行三个月。这还不是打仗过程中,就是平常正常的作战训练,只能支持三个月。
所以你看,当中国人把日本人拖入这样的战略绝境的时候,它就必须干一件事情,就是跟美国人放手一搏。这就是为什么1941 年,日本人一定要搞珍珠港事变的原因。其实日本人不知道美国人是不能惹得吗?但是它又能怎么样呢?如果把美国人能够打趴下,逼美国人投降,签个字,太平洋归我,我还有一线机会。如果这个时候我让美国人给我禁运,我所有的军舰全部趴下,我的所有的枪炮已经没有资源再去作战,那我们的单兵作战水平跟中国人那就要拼砍大刀了,那怎么打中国战役呢?那你可能会问,那日本人为什么不幡然醒悟呢?撤回来不就完了吗?听美国人的,回到1937年7月以前的状态。不可能嘛,人家现在也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,是一个现代化的国家,你们这帮当政的,死了那么多人,花了那么多钱。现在要全部还原归零,那日本老百姓也不答应,我多少得薅一把羊毛再走吧!但是问题是,你越薅,你就越泥足深陷,越无法脱身。这就是日本人整个抗日战争,包括后来的太平洋战争当中的战略悲剧。我们来看一个场景《大公报》的有一个记者,曾经采访一个中国军队的那个中层的军官,说你对中日战争到底抱什么样的态度?他说我们必胜,中华民族必胜。说那胜利之后,请问你要干些什么呢?那个军官笑了笑说,胜利我肯定死了,这场战争军人肯定要死光的。所以你看,这是一个多么悲壮的场景,但是它折射了中国什么样的战略地位就是我们肯定能赢,即使我们军人死光了,我们都能赢。而反观日本呢?是,你每场仗都在胜,但是谁都知道,你肯定会输。所以在珍珠港事变之后,蒋介石那种私下的偷偷摸摸地跟日本人的谈判都已经停止了,我知道你肯定会输。蒋介石在最难的时候,在自己洗澡,据蒋纬国后来回忆,洗澡的时候痛哭流涕,大声地一个人在浴室里喊妈,叫妈,所以他已经到了痛苦的边缘,但他知道,我一定能赢。
我们今天给大家讲这一段历史,其实是想讲什么?就是讲什么叫战略。日本人,我们前面讲那句话,通过一个又一个战术胜利,以便让自己掉进一个巨大的战略陷阱。那请问,什么事战略?战略就是一个长期目标,你咬定他不放松,并围绕它配置资源,这叫有战略能力。那什么叫战略低能呢? 就是每一步只看得到当下,做各种各样应激反应,有人批评就沮丧,有人表扬就得意,看见利益就想上,看见困难就想退,这种人就叫没有战略。在历史上,不论是国家还是企业,还是个人,其实所有的失败都是战略失败。

Comments